澳大利亚烟草减害专家:电子烟新规将促使吸烟者恢复吸烟习惯-最新研究显示国标电子烟更安全,专家建议探索减害应用可能

admin 7 2024-04-27 08:30:02

澳大利亚烟草减害专家:电子烟新规将促使吸烟者恢复吸烟习惯

9月28日消息,据外电报道,经过一年多的拖延,澳大利亚政府终于在10月1日实施其臭名昭著的处方电子烟计划。在那之后,那些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非法进口尼古丁的人将面临高达222000澳元的罚款。

澳大利亚减少烟草危害协会董事Alex Wodak博士与澳大利亚减少烟草危害协会的创始主席Colin Mendelsohn 博士对此发表了看法,称10月1日对电子烟的打击将促使吸烟者恢复他们的习惯。

以下为全文:

每年,有 21,000 名澳大利亚人因吸烟而过早死亡。这比酒精、处方药、非法药物、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艾滋病毒和自杀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政府有道德和健康义务,通过采取政策来减少吸入烟草烟雾造成的危害,从而减少与吸烟有关的死亡。

电子烟提供尼古丁而没有燃烧的有毒产物,并且比吸烟危害小得多。支持电子烟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减少与吸烟有关的疾病造成的巨大损失。超过 250 万澳大利亚人仍在吸烟。National Drug Strategy Household Survey 估计,2016 年澳大利亚人吸电子烟的人数为 24 万人,2019 年为 52 万人。 如果澳大利亚人吸电子烟的人数还在增加,那么现在吸电子烟的人数可能多达 60 万人。

目前,澳大利亚人可以从海外进口尼古丁液体用于电子烟或从少数参与的药店购买,前提是他们有有效的医生处方。从 10 月 1 日起,澳大利亚边防部队将密切监控尼古丁液体的进口。

未在订单中包含尼古丁处方的消费者将被处以最高 222,000 美元的罚款。如果有足够多的医生、药剂师、吸烟者和电子烟者愿意遵守并获得足够的信息,新系统就会发挥作用。就目前的迹象而言,很少有人对遵守规定感兴趣,而且大多数人对信息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努力传播有关新安排的信息。

目前,只有极少数人有需要的处方。大多数尼古丁用品都是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进口或从黑市购买的。如果新安排的遵守情况很差,那么一些人会重新吸烟,而另一些人会从黑市购买用品。两者都不是好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澳大利亚,用于电子烟的尼古丁被视为受治疗用品管理局 (TGA) 监管的药物。TGA 在毒药标准中包括用于电子烟的尼古丁液体,同时明确排除了香烟。最终效果是,一种危险性低得多的尼古丁消费方式受到严格限制,而导致每三个长期吸烟者中多达两个死亡的卷烟可以从 20,000 个网点轻松获得。

当卫生部长 Greg Hunt 于 2020 年 6 月首次宣布这些新安排时,28 名政府后座议员(占所有政府后座议员的 40%)签署了一封信函,表达了他们的强烈反对。随着补选临近,总理指示卫生部长推迟实施。引入这些安排的第二次尝试也没有进行。现在这是第三次尝试。

许多在改用电子烟后才能戒烟的前吸烟者对新的安排感到焦虑和愤怒。每个下议院选区至少有 3,500 名电子烟用户,一些席位可能由这些愤怒的电子烟用户的选票决定,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目前 COVID-19 在卫生政策中占主导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总有一天它会被遏制。需要加快澳大利亚吸烟率的缓慢下降速度将再次成为当务之急。自 2013 年电子烟在这些国家流行以来,英国和美国的吸烟率下降速度比澳大利亚快了两到三倍,尽管澳大利亚有严格的烟草控制规定、高昂的卷烟价格和简单的包装。如果澳大利亚对尼古丁液体的新规定失败了(这似乎很可能),那么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澳大利亚应该让吸烟者更容易改用电子烟,并采取与风险相称的法规,以尽量减少不利影响。尼古丁液体应该是仅限成人使用的消费品,就像在所有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一样。2020 年 8 月在新西兰,工党、新西兰优先党、国民党和绿党都投票通过立法,将尼古丁作为消费品合法化。现在是加速我们吸烟率下降的时候了。海外经验表明,电子烟可以在补充烟草控制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澳洲最新研究:电子烟对肠道健康的损害远小于卷烟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营养素》(Nutrients)发表的论文指出,电子烟对肠道健康的损害远小于卷烟,卷烟会扰乱烟民的肠道菌群,诱发肥胖和肠炎、结肠癌等疾病,电子烟不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

图: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营养素》(Nutrients)

肠道菌群失衡是肠道健康受损的危险信号,不仅造成代谢紊乱,还会诱发多种肠道和肺部疾病。研究由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多所澳大利亚高校主导,主要探究电子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对小鼠进行长达16周的实验和观察,研究人员证实,电子烟不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

“卷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和一系列肠道慢性病,所以我们都默认电子烟也会造成类似影响。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实没观察到电子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这还挺令人意外的。”作者在研究论文中写道。

其实早在2021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就已证实电子烟不会扰乱肠道菌群。研究对比了卷烟和电子烟对人体肠道菌群的不同影响,发现卷烟明显减少了烟民肠道内的有益菌(有益菌缺失会引起肥胖),增加了会引起结肠癌的有害菌。相比之下,电子烟用户肠道菌群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与非烟民的基本无异。

“我们的研究表明,电子烟对肠道菌群的损害比卷烟小。这会让更多烟民愿意主动改用电子烟,并在电子烟的帮助下减害和戒烟。”研究论文第一作者Christopher J Stewart博士说。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对戒烟的表述为“Quitting tobacco”,即戒断烟草,因为卷烟的主要危害——4000多种化学物质和69种致癌物都在烟草燃烧中产生。电子烟不含烟草燃烧过程,能减少卷烟95%的危害。全球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烟民彻底改用电子烟后,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电子烟能减害毫无疑问。问题在于,道德、利益、思想局限等因素限制了反对电子烟的人,让他们看不见甚至故意无视电子烟的优点。”澳大利亚烟草减害协会主席Colin Mendelsohn说。在澳大利亚,含尼古丁的电子烟被当作药品监管,这让他十分焦急。

“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引起大家的恐惧和怀疑。咖啡、冷藏技术等今天被广泛接受的新事物,在刚问世时都遭到过强烈反对。可我们不该害怕新技术。”他说,“英国推广电子烟,成功降低了吸烟率,我们却在苦守意志戒烟法,拒绝接受减害这种控烟新模式。这太讽刺了。”

成都控烟新规修订尚在研究 还未送立法机关审核

近日,四川成都一女子在火锅店内劝阻他人吸烟反遭“泼水”引发舆论对于室内公共场所“禁烟”话题的关注。媒体注意到,《成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还未正式颁布实施。

对此,成都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4月2日说,“控烟条例”还处于“研究状态”。“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法律法规,还有政策管理上的问题,比较复杂。”该工作人员称,“网上的一些动态以及建议,我们都在关注,会结合其他先进城市做法,尽快形成我们内部统一的初步意见。”

原禁烟法规过时,成都近两年前着手修订

1997年1月1日,成都市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以下简称:《禁烟规定》)。二十余年过去,该法规已显得过时。

比如,仅限制了幼儿园、医院、学校、会议室、影院、体育场所、图书馆、商场、交通设施共计九类场所禁止吸烟,远远落后于我国加入的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该法规规定的执法主体是市、区两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并不具备相应的执法职能;该法规罚款金额较轻(个人5-10元,单位50-500元),难以体现法规的惩戒和威慑作用。

此外,作为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成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工作受到国家控烟办和世卫组织关注,国家控烟办多次建议成都加快公共场所控烟修法进程,2018年世卫组织也曾建议成都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工作。而对比国内其他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彼时已相继出台了控制吸烟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

因此,2019年5月,成都市正式着手修订《禁烟规定》,发布了《成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当年5月24日至7月1日。

该条例拟规定,禁止吸烟场所包括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具体来看,包括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场所;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健身、演出区域;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除了禁止吸烟场所,还有其他一些限制吸烟场所,例如茶馆、棋牌室、酒吧、咖啡厅、小餐饮店;歌舞厅、游艺厅等娱乐场所,按摩、洗浴(包括桑拿、水疗、水会、足浴)等休闲服务场所。经营者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并有义务采取措施为消费者提供非吸烟区。不过,如果这些场所设置于商业综合体内,则按照室内公共场所要求,禁止吸烟。

如果该《条例》正式实施,市民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经营者和管理者违反相关规定,最高将面临2万元罚款。

尽管修订版的“控烟条例”具体内容引发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专家认为划定一些所谓“限制吸烟场所”是为吸烟者“开绿灯”,“禁止吸烟场所”“限制吸烟场所”的名单中未包括“餐厅”。但其相比成都市以往相关法规,已有较大进步。

不过成都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至今未见落地。有市民通过领导留言板等渠道询问进展。2020年9月,成都市卫健委曾答复称,“成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修法工作纳入人大立法计划仍在进行中,修订的草案已交司法部门,等待立法程序审核。”

成都市司法局:控烟条例涉及面广,还在研究

修订版成都市“控烟条例”现在进展如何?为何迟迟没有落地?对此,成都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4月2日告诉记者,目前修订版的“控烟条例”没有定稿,还在研究之中,也“没有报送给人大(审核)”。“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法律法规,还有政策管理上的问题,比较复杂,就一直还在研究的状态。”该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和成都市卫健委论证。

据他介绍,修订版“控烟条例”公开征求了意见,并邀请部分人举行了听证会,“各方都在反映,条例涉及面太广,不易操作”。“成都也曾出过控烟规定(指1997年版《禁烟规定》),但时隔久远了,在实施过程中也的确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操作性不是特别强,还涉及到如何罚款的问题,现实中也不好操作。”上述工作人员称,“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在修订版控烟条例中)该怎么去更好地规范、管理。”

“这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场所、人员对象、职能部门及管理方式,包括我们政府内部的一些职能、职责(如何划分),谁来做这个事情,也还有争议。”该工作人员表示,修订版“控烟条例”何时能够落地,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该工作人员说,成都也在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等(条例具体内容)成熟之后,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才会报给人大(审核)。”

一种数智控烟减害研究成果技术正式发布

8月25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办的第一届邵医烟草依赖与戒烟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科学戒烟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全球控烟研究所、香港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多位知名专家共襄盛会,就控烟戒烟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首先由全球控烟研究所所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Joanna Cohen 致开幕辞。 Joanna Cohen 女士表示: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是科学戒烟。在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医务工作者拥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工具和策略,以帮助吸烟群体成功戒烟。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举办这样的会议是思维碰撞的绝佳契机,对于推动公共卫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她期待与会者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加强对烟草依赖和戒烟过程的理解,并就戒烟的科学方法与实践进行充分讨论。

之后,参会专家聚焦中国戒烟服务现状与发展、数字疗法在戒烟中的应用、电子烟成瘾及其危害、心血管疾病患者戒烟干预思路等前沿话题,对吸烟行为研究及戒烟方法新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专题报告。

北京朝阳医院专家分享了一种新型数智控烟工具的临床应用评价结果,该数智控烟器由北京温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可配合普通卷烟直接使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预实验初步证实,该工具能有效减少吸烟者体内烟草烟雾有害成分的水平,并促进不愿戒烟的吸烟者减少烟量,降低吸烟渴求和戒断症状。

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现有吸烟者超过3亿。近10年来,虽然人群整体吸烟率有所降低,但下降速度缓慢,而且戒烟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约2.5亿吸烟者近1年内无戒烟计划。因此,如何降低暂时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受到的危害、并促使其产生戒烟意愿,就成为控烟戒烟的主要难点。

基于以上背景,该研究针对没有戒烟意愿的人群采用数智化控烟工具,以温致自研的 WHC 热升腾技术控制传统卷烟温度,避免有害物质大量产生;同时配合专用的高效滤焦吸附滤嘴,从而有效降低烟草释放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水平。本次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对照(RCT)方式,招募了180名无戒烟需求的志愿者,根据入组标准进行筛选后,61人被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最终50人数据纳入了分析。对照组按照自身习惯燃吸卷烟,干预组使用数智化工具。在第0、7、21天进行门诊随访,分别进行尿液、血液、呼出气和身体检测,来评估工具的减害特性、促进戒烟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和可接受性。

研究发现,温致控烟工具能够降低吸烟者体内的常见的烟草有害物质暴露⽔平,而且⽆论完全替代使⽤还是灵活替代使⽤,均能够降低吸烟者的呼出⽓一氧化碳⽔平。此外,⼲预组第21天烟量较基线下降近50%,吸烟渴求和戒断症状评分明显降低,证明该工具有潜在促进吸烟者戒烟的效果。在研究中,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该工具在使用满意度和可接受性方面都表现出色。

据了解,此项研究的首期成果将在戒烟学术领域专业期刊发表。该数智控烟工具的出现,为没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未来专家团队还将开展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使用时间的研究,进一步评估长期使用数智控烟工具对吸烟者的健康效应,如对使用者肺功能、血管弹性、炎症水平等方面的正面影响。

此次会议于当日傍晚圆满闭幕。会议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控烟戒烟领域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并以前沿的学术话题和深入的研究探索呈现出一场兼具学术性、创新性及引领性的医学盛宴。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戒烟服务和戒烟干预技术的专业领域交流,也为广大烟草成瘾患者和戒烟者探索了更多治疗选择的可能性。以学术会议为契机开拓控烟戒烟流域的交流共进,对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将中国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降至20%以下”的控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研究显示国标电子烟更安全,专家建议探索减害应用可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该研究由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雨阳主持,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总样本量达2000人。

研究结果显示,国内92%的电子烟用户是老烟民,即先使用卷烟,后转向电子烟。该数据与中国疾控中心2020年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上发布结果一致。

《报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实例,首次提出关于电子烟的5点“专家观点”,呼吁以公共健康风险最小化为原则,积极看待烟民减害诉求,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调研发现:国标产品相对安全性更高

“我国有约1690万电子烟用户,这些用户在过去1年的使用行为可能发生一定变化。”蔡雨阳表示,“此次研究对国内电子烟使用人群进行了画像,并进一步调研这个群体对电子烟健康影响的认知及对电子烟国标新政等方面的看法。”

调研重点关注电子烟使用对烟民健康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在全部受调研的用户中,有68.1%的人认为由卷烟改用电子烟后,身体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具体比例为18.6%的用户认为 “明显改善”,49.5%认为“稍微改善”。

调研发现,国标电子烟产品使用行为与症状改善程度相关。针对咳嗽症状,国标产品用户(1368人)中有30.3%自报改善;而在全部590位非国标产品用户中,仅有23.9%表示该症状改善。除此之外,咳痰、咽痛、牙齿及手指发黄、有口气、口干、口苦等症状也呈现类似的比例。

(图:电子烟国标产品使用者自报多种症状改善的比例高于非国标产品使用者)

《报告》认为,2022年10月起执行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对潜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的使用做了更严格规定,因此国标产品的安全性可能更高。需要注意的是,调研数据为使用者自述和感受,尚需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验证。

专家观点:积极看待烟民减害诉求

根据本次调研的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实例,《报告》中提出5点“专家观点”:

1.以公共健康风险最小化为原则,积极看待卷烟烟民减害诉求,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2.电子烟仍具有健康风险,严禁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不在禁烟场合使用电子烟。

3.遵循国家法规,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安全性不明的非法产品泛滥。

4.重视科学知识宣教,提升用户对电子烟的认知和有关健康素养。

5.开展精准的毒理、细胞、动物、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探明电子烟的长期影响。

同时,蔡雨阳也提示,没有无风险的烟草产品,电子烟仍具有健康风险,应禁止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

(图:《报告》中提出5点“专家观点”)

报告评审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表示,该报告呈现了电子烟进入规范管理后的用户行为特征,描绘了最新的用户画像,具有里程碑意义。“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电子烟用户是有卷烟使用经历的老烟民,这与中疾控此前的调研结果是一致的。”姜垣说,“需要重视电子烟对卷烟用户的健康影响,在保护未成年人和非烟民的前提下,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报告评审专家、考克兰(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人李迅博士介绍,国际权威的循证医学学术联盟考克兰发表了即时更新的系统综述,研究者分析了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涉及12430名成年吸烟者的50项研究,发现与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如尼古丁贴剂、尼古丁口香糖)或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相比,尼古丁电子烟使更多的人停止卷烟至少六个月。李迅建议,应基于科学证据和循证方法,进一步分析电子烟的公共健康影响。

借鉴海外:探索减害战略应用可能

据了解,电子烟被部分国家和地区视为可能的烟草减害工具。《参考消息》报道,瑞典计划将吸烟率降至5%以下,成为欧洲第一个“无烟”国家。其经验之一为“接受无烟产品作为危害较小的替代品”,即“使用危害较小的不可燃形式的烟草和尼古丁”。

同时,英国在23年4月表示,将鼓励多达100万名吸烟者用电子烟替代卷烟,为吸烟者提供“电子烟新手套装”和协助戒烟的相关支持,目标是将传统烟民人数从目前占人口13%的比例降至5%以下。

美国的公共卫生专家也正逐步认可电子烟的正向作用。23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烟草制品中心主任布莱恩·金(Brian King)在权威医学期刊《成瘾》(Addiction)上发文称,有确凿证据证实电子烟危害小于卷烟,但同时使用卷烟和电子烟仍有危害,烟民只有彻底改用电子烟,才能起到减害效果。


上一篇: 广西富川县富阳镇为烟地铺好滴灌盖好膜-广西贺州成立首个烟叶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
下一篇: 量的增长靠结构牵引,结构的压力用量来缓解-开年以来:以过程的合理性追求结果的确定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