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撑起烟农致富“主心骨”-云南宣威:不负农时不负春 乡村三月备耕忙

admin 7 2024-04-24 04:30:01

张伟:撑起烟农致富“主心骨”

从烟田地块的茬口选择,到育苗大棚的精细管理;从膜下井窖移栽方式的先行先试,到全面推广;从烟叶大田的精致管理,到采烤分的一体推进……烟农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乐意向他请教;谁家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总乐意向他求助。他就是赢得撑起烟农致富“主心骨”赞誉的山东省安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石埠子烟站负责人张伟。

在烟叶生产实践中,每个环节的技术标准,每个节点的注意要领,都容不得任何思想懈怠和工作疏忽。而烟农自身的力量往往过于单薄,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必须在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走出困境的办法。这就需要凝心聚力的“带头人”,在风雨中立起“顶梁柱”,在危急时撑起“主心骨”,成为烟农可以依靠的核心力量。

任何企业凝聚力都要有凝聚核心,没有凝聚核心的企业凝聚力是松散的、不可持续的。石埠子烟站能有今日的成绩,我们不难发现负责人张伟的“主心骨”作用。每一名烟站职工与广大烟农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他们一家人、一条心,努力着,拼搏着,奉献着,绘就了一幅你帮我助、携手奋斗的美丽图景。

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是“主心骨”的最直接表现。当烟农孙业胜因劳力缺乏而一筹莫展之际,张伟自任采收烘烤机动专业队队长,抽调8名技术过硬队员及时帮他救了急、解了困。当西殷民村多户烟农为烤后烟叶未有初加工便利场所而苦恼时,张伟个人掏腰包拿出1.6万元帮助他们新建加工室,从买大棚膜、防水无纺布等所需材料,到联系人员加班加点,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一处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加工室顺利完工。

撑起烟农致富“主心骨”,自身就要强大,要不断补钙健体、增强本领。张伟一直在烟站基层一线工作,经过基层多岗位、多业务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烟叶生产实践经验。“烟农的事即便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是张伟的口头禅。他扑下身子抓落实,甩开膀子干实事,尤其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等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上,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做真心为群众着想的贴心人,成为群众真正信赖的“自家人”。

“主心骨”就是核心,就是灵魂。正是有了像张伟这样的“主心骨”式的烟草企业基层党员干部,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总有一种信念在坚守,总有一种精神在迸发。只要真正成为了广大烟农信赖的“主心骨”,他们就会有了依靠、就能吸取力量,烟草行业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云南文山州烟农的特别“情谊”

时下,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水陌青田”烟区产业综合体,绿油油的麦田里,一株株烟后小麦正茁壮生长着,在蓝天的映衬下一片生机盎然。

在普者黑村“水陌青田”烟区产业综合体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的身影在田里劳作。他就是普者黑村的村民张伟军,同时也是个名副其实的“铁杆”烟农。

张伟军在烟地查看烤烟长势(资料图)。云南省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 供图

张伟军自小就跟烤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的父母都是烟农,从普者黑村开始发展烤烟产业的时候家里就一直种烟,烤烟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1996年,张伟军也加入了种烟队伍,一干就是20多年。

“那时候都是用牛犁地,我们一家三口从早干到晚才能犁四、五亩地,费时又费力,每年从开始栽烟一直要忙到最后一车烟交进烟站。”回忆起以前种烟的岁月,张伟军感叹道。

“不过现在烟农的日子好起来了,种烟都是靠机械,只需要一部手机,在‘云滴农机’上‘滴’个机手,一天可以犁40多亩地。”谈起现在的烤烟种植,张伟军说,不只是犁地,起垄、打塘、中耕、无人机植保等环节,只要通过手机下单,都能获得“上门服务”,还能自主挑选心仪的机手,十分便捷。

整地时节,大型拖拉机在地里来回作业,一台机械就可以实现犁、耙、垄、塘全作业;中耕时节,中微型中耕机中耕培土,无人机喷肥施药,而张伟军只用在机手作业完后进行验收付款即可。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的张伟军,更坚定了种烟的信心。2023年,张伟军在普者黑村“水陌青田”烟区产业综合体里租赁了50亩地种植烤烟。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这些“金叶子”最终变成了“红票子”。

近年来,丘北县大力推广“烟 N”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烟区产业综合体为示范点开展烟后作物种植。烟叶采收结束后,张伟军在生产技术员的建议下栽种了30亩玉米和16亩小麦。“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家休息了,但是我现在还在地里忙活,谁能想到,一块地可以有多次收成,真正实现‘一年多收’。”张伟军说。

为破解烟叶产业发展瓶颈,丘北县积极探索创新村党组织领办烤烟种植型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加强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当听说丘北县政府计划在千亩以上的种烟村成立烤烟种植型合作社的时候,张伟军便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当上了全县第一家种植型合作社的社长。种植型合作社通过引导烟农以土地经营权、自有设施设备、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就近就地吸纳烟农和其他劳动力资源入社,实现社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我从小就开始和烤烟‘打交道’,我的父母靠种植烤烟养育了我,我也靠种植烤烟养育了我的儿女,是烤烟撑起了我的家。”张伟军说,如今他的儿子在烤烟综合服务合作社里担任辅导员,指导农户种植烤烟,延续着他的“烟草情”。

温亮:为烟农撑起一片天

温亮(左)正在和同事进行烤后烟叶评估。

1月3日下午3点,山东临沂蒙阴县烟草局联城烟站的烟农服务中心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联城烟站正在组织烟农座谈。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正是总结2020年烟叶生产经验教训、制定2021年改善措施的时候。

“温老师,去年烘烤期间我的烤房突然停电,要不是你及时指导,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当谈到烟叶烘烤工作时,联城镇王去峪村烟农刘敬国感激地说。原来,去年烘烤季,一天深夜,刘敬国的烟叶正值定色的关键时期,烤房突然断电,自控仪也无法使用,多亏蒙阴县局高级农艺师温亮连夜赶到,一边指导他采取有效措施,一边联系烟农合作社协调移动发电机,才避免了损失。

刘敬国所说的温亮,是一位有着27年工龄的“老烟草”,也是蒙阴烟区的烘烤专家。

当好授业者

1993年进入烟草行业的温亮,先后干过烟站技术员、站长等,无论是烟叶种植还是分级烘烤,他都是一把好手。

10年前,在推广烟叶新品种的过程中,温亮发现烟农之所以不愿接受新品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掌握不了新品种的烘烤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专门研究烘烤技术,连续多年深入烘烤现场实地调研、寻找方法,并不断进行实验验证。有时在烘烤工场,他一住就是大半个月,家里人都说他着了魔。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烟叶烘烤工艺。工艺成熟后,温亮又第一时间强化培训指导,把自己总结出的经验全部传授给烟技员和烟农。烟田里、烤房前、村巷口,随处可见温亮的“烘烤课堂”。

而像刘敬国所说的半夜三更为烟农答疑释惑、解决棘手问题的事情,对于温亮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作为奋战在生产一线的烘烤专家,每个烘烤季,温亮天天深入各个烘烤现场,查看烘烤工艺落实情况,指导烟农进行科学烘烤。他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烟农送去“烟叶烘烤经”。

“只要温老师来了,我们就放心了。再难烤的烟叶,到温老师手里都能烤好。”刘敬国说。

当好主心骨

联城镇沙沟峪村烟农赵乐忠是温亮的“铁杆粉丝”,他对温亮的烘烤水平坚信不疑。之所以会这样,说起来还有个故事。

那是2018年8月的一天,赵乐忠和另一位烟农的烟叶都在上炉烘烤,温亮像往常一样到现场进行烘烤指导。看完待上炉的鲜烟叶,温亮提出由于天旱,烟叶含水量少,要根据鲜烟素质调整烘烤工艺,尤其要采取延时变黄、定色前移的措施,如果还按照老办法进行烘烤,这几炉烟叶很可能烤坏。作为一个有多年烘烤经验的老烟农,赵乐忠一听并不赞同:“温老师,去年你的烘烤办法很好,我们都用熟了,现在怎么又改了?烤坏了咋办?你敢负责任,我们才照办!”温亮听后并不恼,拍了拍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虽半信半疑,但接下来的烘烤,赵乐忠严格按照温亮的要求进行操作。等到下炉的那一天,一打开烤房门,赵乐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烟叶无论是色泽还是质量都属上乘。而另一位烟农由于没有听从温亮的指导,烤出来的烟叶很不理想。这下,赵乐忠心服口服!

云蒙湖生态区花园社区烟农冯尚庆也是一名受益者。

去年6月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了整个云蒙湖辖区,冯尚庆家的烟叶受灾严重,不过经后期追肥,烟株慢慢恢复生气,又长出新叶来。然而到了成熟期,烟叶落黄困难,别人家的烟叶都烤到中部了,冯尚庆家的烟叶还一片青葱。大伙儿都说老冯家的烟叶完了,这种烟叶最难烤,还不如不烤了,起码能节省下煤炭钱。一想到106亩烟叶要打水漂,冯尚庆天天愁眉不展。温亮听说后,连夜去做冯尚庆的工作,并为他量身定制了烘烤方案,让他重拾信心。冯尚庆家的烟叶开始烘烤后,每到关键节点,温亮都会亲自坐镇指导。直至烤出第一炉金黄的烟叶,冯尚庆的眉头才舒展开来。“温老师真是太厉害了,要不是他,我今年得损失二三十万元!”冯尚庆见人就说。

当好带头人

近几年,温亮和同事在原有烘烤工艺的基础上,立足于工业需求,进一步探索研发,重点在降低烘烤技术复杂性和增油增香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让更多的烟农掌握烟叶烘烤技术,他下大力气改变烟农对科技成果“高大上”的印象,让好学实用的烘烤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确定烘烤工艺时,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工艺到烟农手里简单操作,谁拿去都可以用。”温亮朴实地说。温亮普及推广的简单易操作的酿香烘烤工艺,近年来补齐了蒙阴烟区烟叶烘烤短板,烟叶烤黄率达到95%以上,增油增香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烟农初分级和合作社专业化分级的压力,增加了烟农收益,满足了工业需求。

在以温亮为骨干的技术力量带动下,蒙阴县局逐渐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烘烤队伍,全县烟叶烘烤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由于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温亮每年都会参与省、市级的烘烤科研攻关和培训、指导工作,先后获得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每当看到一炉炉金灿灿的烟叶和烟农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温亮感慨地说。

多年如一日,温亮用双手为烟农撑起了一片天,用爱岗敬业诠释了烟草人的责任担当。

韩京峰:烟叶生产“大管家”

8月22日下午3点左右,一场大雨刚停,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黄墩烟站烟技员韩京峰便穿上雨鞋、扛起铁锹迫不及待地出门了,他要立刻赶到烟田查看烟叶情况。尽管下雨前韩京峰就与秦家滩井村烟农一起做好了各项应急防汛准备,但依然有部分烟田积水严重。看到这种情况,韩京峰没有一丝犹豫,拿起铁锹走进受灾烟田开始疏通排水沟。

“韩哥,快上来歇歇吧!”秦家滩井村烟农蒋传鑫匆匆赶到烟田,看到在埋头苦干的韩京峰,感激地说道。作为辖区唯一一位“90后”烟农,蒋传鑫的烟叶生产技术是韩京峰手把手教的。也是因为有了韩京峰的鼓励,他才从一个回乡创业的“种烟小白”变成如今的优秀烟农代表。在蒋传鑫心里,韩京峰就是那个踏实可靠的大哥,是烟叶生产的“大管家”。

烟农的“主心骨”

从2003年1月进入烟草公司工作以来,韩京峰先后在营销、烟叶等多个岗位锻炼过。20年来,他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为零售客户、烟农服务,连续多年被日照市局(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2008年5月,韩京峰开始从事烟技员的工作。烟叶生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那时的韩京峰对烟叶生产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用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的挑战。

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要求,韩京峰白天跟着黄墩烟站邱以满、秦四信两位老烟技员穿梭在田间地头学习生产经验,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常常一个人看书到深夜。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韩京峰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烟叶生产各项技术要领,逐步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烟站的技术骨干,并在2012年12月取得了烟叶分级工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过硬技术和悉心指导,赢得了烟农的信任与支持。

致富的“领路人”

2021年10月,韩京峰在与秦家滩井村烟农秦玉果沟通时,了解到他有建蔬菜大棚的想法,但苦于不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直没行动。韩京峰将这个情况向单位进行了汇报。在单位的支持下,韩京峰制定了秦家滩井村蔬菜大棚建设方案和推进计划,在辖区烟农中开展了农业知识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安排学习内容,并邀请农业专家开设农业知识讲座,帮助烟农开展多元化种植,带动烟农致富。

“参加了烟站组织的农业知识讲座之后,我的眼界都变宽了!现在,我在专家的指导下一边种烟一边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翻了好几番!”秦玉果笑着说道。

如今,定期开设农业知识讲座成为黄墩烟站的“传统保留项目”,烟站每年都会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需要的烟农制定种植方案,竭力为烟农拓宽增收渠道。

在引导烟农开展多元化种植的基础上,韩京峰还自学适应本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的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烟农从事丹参、花生、菊花等多种作物的轮作、复种、套种、间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轮作难的问题。

服务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韩京峰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每天奔走在烟田边和烤房前,用心用情用力为烟农解决困难,帮助烟农守护致富希望。

韩京峰是黄墩烟站服务群众党员示范岗的典型代表。除了在烟叶生产关键节点指导烟农落实好技术、提高烟叶质量,他还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并在异常天气来临前及时提醒烟农做好防护措施,用周到暖心的服务赢得了烟农的好评。

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烟农。哪户有生活困难、哪户劳动力不足、哪户生产技术薄弱,韩京峰都了如指掌,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烟农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年的时间,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有了斑斑白发,原本白皙的皮肤也在风吹日晒中变得黝黑,但韩京峰的工作热情仍不减当年,为民服务的初心更是始终如一。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敬业赞歌。

韩京峰(右)耐心向烟农讲解烟叶种植政策。

云南宣威:不负农时不负春 乡村三月备耕忙

春分近,春雷响,万物生。3月17日,云南宣威市板桥街道木乃村烟稻轮作示范片开启了农忙“进行时”。早在年前,翻耕、整地、起垄的农机就已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为后续烟苗的大田移栽做好准备。眼下,广袤的田野里随处可见烟农的身影,他们正忙着在翻耕过的农田里理墒打塘,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距离样板田几百米外的育苗棚内,小苗吐露新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当前正值烤烟种植漂浮育苗的关键时期,工人们小心有序地在漂浮盘上间苗定苗,保证出苗率达到标准,并进行消毒,确保小苗长势良好。

“全程跟踪,烟叶站会有技术人员来到育苗点指导我们怎么育苗、怎么配营养液、理墒打塘间距多少都详细向我们进行了讲解。”有多年种植烤烟经验的张伟良,如今在育苗点看到出苗率高和小苗长势清秀整齐,这让他对种烟增收充满了信心。2023年,依靠种植的13亩烤烟, 张伟良的纯收入增加了五多万元。今年, 张伟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又增加了1亩种植面积。

科技员张兴成介绍,张伟良在烤烟种植全过程中都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抓好落实,夫妻两人勤勤恳恳,事事亲力亲为,种植的烟叶质量高,收入自然也会有保障。

距离木乃村35公里外的西泽乡育苗工场也迎来了喜事,今年第一次投入使用的智能育苗大棚解决了他们在育苗过程中面临的对温度、湿度等掌握不准、把控不当等问题。大棚内的温湿度监测、调控设备等一系列的智能利器正在让“一部手机种好烟”的预想慢慢变成现实。

西泽乡育苗工场,目前是宣威市最大的育苗点,而且智能化育苗大棚解决了全乡12000亩烤烟种植的育苗难题,在烟苗移栽后,大棚还将用于瓜果蔬菜种植,实现多元利用,增加烟农的综合收入。西泽烟叶站站长周易思说:“不光这些,全乡的育苗点统一设在水源条件较好的西泽村,还有利于抗旱育苗,有利于苗床管护,育出足够健壮的烟苗供农户移栽,为后期的烤烟长势奠定坚实基础。”

备耕育苗,撒下的是种子,播种的是希望,更孕育着美丽乡村振兴。今年,全市计划种植烤烟25.07万亩,将聚焦重点乡镇、万担乡镇、规模大连片,持续推动计划资源向工业需求旺、品牌支撑强、生态条件优、烟叶品质好、供应能力足的烟区倾斜,逐步形成烟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格局。同时严格落实《宣威市烤烟标准化生产方案》《宣威市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围绕“耕作制度、烟田保育、烟农增收”三个切入点,落实“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发展理念,把烟叶生产纳入到重农抓粮大格局。发挥“烟稻轮作”稳粮稳烟稳增收的多重优势,协调基层落实“烟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培、技术共构、产业共融”高质量发展举措,构建“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万元钱”高质高效高端烟稻产业发展模式,致力把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为联农带农富农的示范窗口。


上一篇: 2021年赴云南红色扎西学习百年党史、重走长征路感悟-许鑫:“学习达人”炼成记
下一篇: 让更多困难客户过上好日子-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全力托起三秦百姓“稳稳的幸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