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携手种植烟叶“夫妻档” 助力乡村振兴不懈怠

admin 16 2024-04-24 20:30:01

“90后”小伙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在湖北省济南市天桥区县,有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他依托自家商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优质农产品,助农增收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帮扶小能手。

他叫王佳宝,天桥区一名普通烟草零售户,也是佳宝商店的店主。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王佳宝开始了在“北上广”大城市里的闯荡。得益于优秀的成绩和敢打硬拼、不怕吃苦的精神,王佳宝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着月薪过万的稳定收入。虽然拥有一份别人羡慕的工作,但内心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要敢于拼搏,在哪里都是机会多多。”王佳宝心想,“家乡农村广阔天地更是大有作为,脚踏实地、扎根农村,也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

2016年,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王佳宝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小马村创业。借助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在家人的帮助下,王佳宝很快在村头开了一家小商店——佳宝商店。

开店容易经营难,回乡后的王佳宝,从学校里的学生、大城市社会里的学生,变成了乡村里的学生。

王佳宝身上有一股年轻人的拼劲、干劲,他知道要想成功开店,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成功店铺的经验。一方面,他有空就跟着烟草公司客户经理取经,学习如何分析盈利,经常翻看客户经理给他的行业报纸杂志,来学习“经营窍门”,同时找客户经理打听生意比较好的店铺,实地观察别人的店面如何布局、商品如何陈列;另一方面,他学会主动开口,从与老顾客、来往司机顾客交流开始,从他们的建议、吐槽中寻找自己小店的改进点。

“我是佳宝商店的店主,欢迎大家参观我的小店,今天给各位同仁分享我的经营感受......”王佳宝在诚信互助小组分享会上自豪地给其他农村客户分享自己的经营心得。现在,当顾客再走进王佳宝的小店,店面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店主热情洋溢......他的小店已经变成周边“最靓的仔”。

王佳宝的小店位于济南市黄河北的物流集散中心附近,是这一片人流量最大、生意最好的零售小店,消费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快递员、外卖员、物流司机、搬运工......都是这里的常客。看到这一情况,王佳宝就利用位置优势,义务为附近村民提供特色产品销售区,如果哪位村民没有时间来摆摊,只需把商品放置在店里的“爱心助农柜台”,标上价格即可。

等到特色农产品采摘、上市的季节,王佳宝还主动帮助村里人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村里的张大姐家里种植了一片梨树,2022年,因为疫情原因,原本谈好的订单全部取消,这可给张大姐愁坏了。王佳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直播带货、联系买家,不到一周时间就帮张大姐找到了销路,还与当地的连锁超市谈好了合作,不光解决了张大姐的问题,还带动整个村子梨子的销售。

“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助力乡亲们增收,这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王佳宝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王佳宝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内在的敏感性,在询问烟草客户经理后,他主动申请使用店铺管理系统,“在我们使用的店铺管理系统里,不仅可以进行收银,查看数字门店销售情况,商品销售情况、库存管理、店铺的经营情况也都能清楚地看见。”王佳宝介绍说,“我这小店也能使用数字人民币,当听到我推荐的时候,不少游客感到惊喜,说没想到乡村小店也能使用数字人民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多一种选择,更直接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

虽然生意已经很不错了,但王佳宝没有满足,总是在思考着如何能做地更好。他与天桥烟草前来指导帮扶的党员商量,决定在店里开设“便民驿站”。他在门店显眼处设置了专属柜台,上面摆放了消毒液、纸巾、雨伞、充电设备、爱心药箱、热水壶等,以备过往行人、户外工作者、进城农民的不时之需。他把小店办成了服务点,收寄小快递、存放小物品,同时还开发了“增值服务”,提供团购服务;还积极地参与到卫生创城、雷锋助人等活动中......王佳宝积极地传递着正能量,也让自己的店铺成为大家心中“人气店铺”。

“把人生梦想和担当实干结合起来,将青春根植在家乡的广袤田野上,用奋斗绘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王佳宝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在乡村找到发展的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更多青春力量。”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天桥烟草也积极担起社会责任,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支持帮助农网客户转型经营,引导农网客户引进新技术、分享大数据、推广高科技,帮助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湖南双峰:返乡创业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黄马洲村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东部,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春风的助力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依山傍水地推动了湘村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娄底市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奋斗的身影,“湘村636”文礼商行店主彭琼玲便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也为像彭琼玲一样的返乡创业客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他乡纵有千般好 不及故乡一片云

金溪河畔,水流潺潺,水车咿咿,文礼商行便坐落在这里。店铺外红、白、绿三色搭配的店招在一派田园风光的映衬下,显得和谐醒目,店内卷烟经营区、日用品展销区、便民服务区、特色体验区、乡村振兴区等区域被合理划分,让进店顾客无不交口称赞。

一年前,在返乡创业大潮的号召下,彭琼玲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在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接受过的良好教育与在外打拼的经历,赋予了彭琼玲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在经过充分调研后,紧抓旅客流量关口,她租下了位于景区中央的黄马洲村村部办公楼一楼作为经营地,在村里办起了一家综合便利店。

“通过调研了解,湖南烟草‘湘村636’品牌理念与我返乡服务家乡的初衷不谋而合。分工明确的五区设置,能够将店铺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烟草公司提供的配套培训,也让我迅速完成了从白领到店主的转变。”

从城市来到乡村打拼,面临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彭琼玲在湖南省双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引导下,打开局面、突破瓶颈、共建品牌,在泥土里扎下根来。

返乡创业建家乡 多元增收兴农村

“芦笋被誉为‘抗癌之王’,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跳转到芦笋基地主页,看看芦笋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技巧,也能够通过下方链接购买可以直接配送到家的新鲜芦笋。”拿着一张小小的展示卡,彭琼玲站在店内的“乡村振兴专柜”前,热情地向入店顾客进行着介绍。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心关注帮扶和黄马洲人的不懈奋斗中,村里红心脐橙、黄金贡柚、绿色芦笋等一项项产业拔地而起,回乡务农的村民越来越多。产业成了,产品有了,可怎么销出去,仍是横在许多村民面前的难题。

在双峰烟草的指导下,顺应“湘村636”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企业理念,彭琼玲在店内放置了“乡村振兴专柜”,将黄马洲村里村外的特色农特产品整齐地展示在店内的黄金视角区。同时,利用在线下放置展示卡、配备专题讲解,在线上开设微店、拍摄宣传短视频的方式,以自家“湘村636”为窗口,彭琼玲不遗余力地为村里农副产品售卖、旅游采摘、农耕研学等各项增收活动做好推广。

不仅如此,如今的彭琼玲运用新思路、新思维,还在尝试着用抖音、微信等平台拍摄记录农家生活,希望借助平台传播优势,将“被动等待”彻底转化为“主动出击”,为村里引来更多的客流,让村集体经济之路越走越宽阔。

为民服务践初心 志愿公益与民行

彭琼玲的事业有了起色后,也从未忘记曾经的理想。

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村部在办公楼二楼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彭琼玲积极配合村部,主动承担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的“大姐姐”角色,在每个工作日的下午五点来到这里,带领着放学的孩子们写作业、下棋、堆积木、做手工。

而双峰烟草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也借着春风,将“撑艰书屋”搬进了黄马洲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并配备了配套的儿童书籍与相应的学习教辅资料,还多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选派各有特长的青年员工们与彭琼玲一起,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娱乐,为他们带去欢乐、送去温暖。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双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廖红军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返乡与农村重逢,要继续勇担国企担当,用心用情用智,让返乡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有可为。”

90后湖北小伙,开店2年订烟档位升至当地最高档

为帮扶小店经营,助力卷烟零售户发展,近日中烟新商盟发起了“小店的春天”经营助力计划,吸引了1000 零售户参与。

今天,为大家说说,90后创业老板方静,如何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把订烟档位做到当地最高档。

1、从小梦想走出大山 毕业即创业

1992年,方静出生于湖北恩施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是家里的长子,父母皆务农。村里绝大多数村民因嫌家乡边远、交通不便而选择到外地发达的地区务工,希望改变家庭境况。

小小年纪的方静,也想为父母分忧,一个梦想坚定地在他心里扎根: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自己开店当老板,赚很多钱。21岁这年,方静毕业了,就踏上了创业之路。

2、满腔热血开店赚钱 却欠了一屁股债

年轻就是资本,但年轻也容易犯错。方静先后与朋友合伙,开过奶茶店、百货超市,但均以失败告终,并且亏损严重。他倾尽所有弥补损失,父母原本准备给他买房的二十多万元全赔了进去。满腔热血开始创业,却遭到现实狠狠的一击,那段日子成为了他人生最艰难的阶段。

“当时欠了很多钱,父母托人给我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希望我收收心,老老实实去上班。”方静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朝九晚五始终不是他追求的生活,最终,他和父母摊牌,决心再次创业。

3、失败之后总结经验 重燃斗志开烟酒店

这是方静的第三次创业,他总结了前两次创业失败的经验:“合伙人选择很重要,另外创业项目选择也很重要。当时年轻气盛,心比较急,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没做好。不能盲目把生意做大,要专注做好一行,做稳做强。”

经过前期细致的走访和市场调研,方静向亲戚朋友筹钱,决定在恩施当地开一家五六十平的烟酒店。从店铺选址、装修、办证、找供应商,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经历了前几次的失败,他的心性得到了磨练,变得沉稳了许多。这个90后小伙子,已经悄然成长。

4、店铺突遭疫情重创 沉着应对迎来转机

眼看烟酒店逐步走向正轨开始盈利,2020年1月,湖北疫情导致封城,店铺停业,年前订的大批货物全部堆积在店里。3月底,店铺开始恢复营业,但受疫情影响,店里客流不到之前的2成,生意一直很差。

到了5月份,疫情逐渐平稳,当地红白喜事逐渐恢复。方静抓住了这一商机,借助之前创业积累下来的人脉,陆续接到多笔红白喜事用烟用酒的订单,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2020年临近年底,方静打算多订些烟酒,趁着年底多赚点钱,弥补上半年的损失,但无奈资金周转不开。他想起之前订烟时,看到过中烟新商盟独家金融服务商云联金服,能够为卷烟零售户提供资金支持,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申请了,没想到很快审批下来,进货的钱终于有了。

如今,方静的烟酒店已经开了2年多,店里的订烟档位已经做到了当地最高档位,还雇佣了一名员工,专门负责送货。店里每月收入除去固定开支后,还有一万多的盈利。回忆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方静说:“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不放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自己的人生买单。”

这个90后的湖北小伙方静,很早就出来闯荡,创业8年,不靠背景,不拼爹,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拼搏奋斗出一片天地。他始于梦想,基于勤奋,成于坚持。

每一位小店老板都是创业路上的实践者,生而平凡,各自有光,致敬每位努力奋斗的零售户!

携手种植烟叶“夫妻档” 助力乡村振兴不懈怠

在山东潍坊安丘市柘山镇,有这样一户烟农,丈夫勤劳憨厚,妻子贤惠朴实,夫妻俩配合默契、勤劳能干。丈夫叫李兴,35岁,妻子叫刘田田,36岁。早就听闻他们夫妻俩返乡携手种植烟叶的故事,日前,通过现场交流,确实让笔者感受到夫妻俩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烈责任和不懈追求。

图为优美的烟田生态

返乡创业,携手种烟不懈怠

“烟田是柘山烟站帮着俺们流转的,生产技术也是烟站靠上指导。2023年我们是第二年种植烟叶,有第一年种植积累的一些经验,轻松多了。”见到笔者,刘田田打开了话匣子。

炎炎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移栽后的烟株已经还苗,挺拔着从地膜中探出头来,一抹抹的新绿蜿蜒而去,与远山的树林映衬着。站在烟田里,太阳烤得皮肤都有些疼,刘田田顾不了这些,她用手遮了遮衣帽,时而蹲下身去查看移栽后的烟株长势,时而用土块压压没有封严的地膜边角。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原本今天可以歇一天的,烟叶移栽这段时间也把她和丈夫忙坏了,丈夫的确想歇上一天,舒舒坦坦地睡个懒觉,可一早硬是被妻子催促着干了起来。就夫妻俩而言,妻子刘田田更像一位胜券在握、胸有成竹的指挥官,而丈夫李兴更像一名不打折扣、服从指挥的士兵,不过两人配合得异常默契。

“这几天的气温偏高,咱们这边水源相对短缺,所以要抓住封埯的时机,尽量多浇些水,再封好埯,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因水源短缺可能对烟叶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东古庙村村东的烟田里,山东潍坊安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柘山烟站烟技员范国勇一边查看烟株长势一边向刘田田说,“另外病虫害防治咱们也不能放松,要逐地块多转一转,发现问题请随时给我打电话。”

原来,刘田田与丈夫曾经外出打工,开过商店、送过啤酒,做过多种生意,开商店的波波折折、送啤酒的资金压力,让她积累了经营管理的诸多经验。考虑到对父母照顾不上,夫妻俩便决定选择返乡种植烟叶。“种植烟叶风险小,种植效益也稳定。育苗不用我们烟农自己操心,烟田地块都是烟站帮着流转,烟站还给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指导,他们的服务很用心、很到位。”谈起转行种植烟叶,刘田田感激地说。

并肩实干,精细管理勇争先

日子需要一天一天地过,烟叶生产更是如此,生产经验也需要一天一天地去积累、去总结,在经验总结中不断提升。

“居家过日子要定个目标,烟叶生产是我们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和丈夫一起商量,也定了一个目标。只要管理再精细些,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对2023年的烟叶生产,刘田田和丈夫有着自己的打算,“烟叶生产全年纯收入目标既不能太低,低了没吸引力,也不能太高,目标太高够不着,也不现实,会挫伤积极性。”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刘田田下足了功夫,将全年的烟叶生产投入分环节、分节点进行细分,流转土地需要多少钱、冬耕深挖需要多少钱、移栽前的起垄施肥覆膜等需要多少钱、烟叶大田管理和采收烘烤需要多少钱,自己手中有多少,还需要准备多少,她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刘田田看来,烟叶生产该投入的就要投入,该节省的就要节省,只有足够的生产投入,才能保证烟叶的正常生长,如果因为节省成本费用而不舍得投入,势必会影响烟叶质量和生产效益。

“听烟叶生产技术员说,种植烟叶关键要用心,平常就要多到地里转一转、看一看,有什么问题能及时发现。”刘田田笑着说,“对这些烟株,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种植烟叶贵在用心,只要用心管理了,只要精心落实了,只要努力付出了,烟叶生产效益肯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图为刘田田正在用心封埯

为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刘田田和丈夫无论是烟叶移栽还是大田管理,无论是采收烘烤还是初分加工,每一项技术、每一个环节夫妻俩都非常用心,通过全身心的努力和投入,赢得了较好的烟叶种植效益。

面向未来,夫妻俩铆足了干劲,继续并肩实干勇争先。衷心祝福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何斌:返乡创业 田野逐梦

曾几何时,在偏远的山区农村,靠读书走出大山,“跳出农门”追寻更好的生活,远离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是几代人的梦想。而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市打拼出一席之地的大学生,却又“跳回农门”返乡创业,他们的举动让父辈们惊讶和质疑。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何斌,就是这样一名“逆流而行”的回乡创业者。

“在城市工作时,我经常反问自己,外出打拼的目的就是要让一家人更幸福。而我背井离乡父母得不到照顾,这真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吗?”6月19日,何斌在山坡一边赶着牛群,一边谈及当初返乡时心理。其话语淳朴温和,谈吐文质彬彬,一脸斯文的他看起来不太像传统印象中的农民。

现年28岁的何斌,2015年大学毕业,在湖南一家手机配件生产厂谋到一份不错的职业,通过自己两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从徒弟到师傅,从员工到班头,待遇也由开始的月薪五千元逐渐增加到一万元,还被厂家列为“后储干部”重点对象培养。谁能想到这个在闹市创出一片天地的技术骨干,却又“跳回农门”返乡干起了养牛、种烟的行当,成为村里的种养致富能手。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养牛、种烟是我们家的传统产业,前几年由于受山区环境的约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到大城市去闯一闯。”何斌对当初显得无奈。

虽然到了繁华的城市,但他经常想起家乡,每年春节都要回家乡看看。特别在国家脱贫攻坚进程中,家乡给他的印象是一年更比一年变化大,做工收入也不比在城里差。家乡的“新模样”让何斌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有悖于自己“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初衷,虽身居繁华大都市,但要远离亲人远离家乡,情何以堪?

2017年,何斌便下定决心,回家养牛、种烟!起初父亲也责怪:走出大山就出息了,别回来!老板也想尽办法挽留,但他心意已定,说走就走。

回到家乡说干就干,当年养山牛18头,还在网上自学养牛知识和医疗技术,轻微的病状自己就能医治,还利用科技手段将粪便干湿分离发酵,生物有机肥还田种植烟叶15亩、粮食及蔬菜10亩,开启了绿色发展的种养致富之门。

“各种条件都具备,回乡养牛、种烟是最好的选择。既可以照顾父母,还会有不菲的收入。”何斌自信地说道,有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依托本土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力,养牛、种烟这是一个稳定且无风险的产业。

2021年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进驻金龙村后,着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捐资帮扶的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治理人居环境,修缮“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旧址”和“贺龙街”,建成标志性的农村烟草文化展示馆,打造“中棵烟 高油分”烟叶生产示范园区,办起了特色民宿,迈出了红旅、农旅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同时,结合山区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和养殖产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沐浴“三农”政策的春风,利用好红色资源,这些年何斌逐年扩大种养规模,将山牛逐渐转换成“西门塔尔”优良品种,养殖母牛自繁自育,循环销售成品牛,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同时,以烤烟和粮食为主要种植产业,既稳定粮食产量又保证经济收入。

“今年除销售6头牛外,还有35头,两月后母牛产仔,总数就达50头。另外,还种植烤烟20亩、养猪18头、养蜂20箱,销路不愁,预计总产值在70万元左右。”何斌盘算着自己的产业,脸上充满着希望。

如今,何斌在产业发展上初见成效,猪牛膘肥体壮,烟叶长势良好,二老身体健康。妻子在县城医院上班,闲暇时带着父母和儿子一起去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或许这正是他所想要的幸福吧!

“城市固然好,并非长久立身之地。要想彻底改变农民命运,只有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才能让农民过上田园般的城市生活,现正在一步步的实现。我会将我的种养经验向同伴们推广,让更多的人‘跳回农门’引领家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何斌说道。


上一篇: 从烟标看百科——“红卫”牌香烟-从烟标看百科——“辽塔”牌香烟
下一篇: 控烟行动展开,又要开始涨价?烟民太头疼-香烟涨价被搁置后,3亿烟民却迎来“坏消息”,多地已经开始行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