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香烟 世俗与偏见-当雪茄遇上“她经济”

admin 17 2024-04-17 20:30:01

女人与香烟 世俗与偏见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吸烟只是男人的专利,与女人无关。也就是说只有男人才能光明正大、随心所欲地吸烟,而女人吸烟则会令人不解甚至不齿。应该说,这种倾向是受封建社会大男子主义思想影响所致,是一种错误的世俗观念。如今新社会大力倡导男人平等,女人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女性也喜欢吸烟。对于女人吸烟,您怎么看待呢?

以前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吸烟的女人很少,偶尔有妇女吸烟,大家便觉得很稀奇很古怪,甚至还会被人在背后指手画脚,议论纷纷。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和歧视。在我国,吸烟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吸烟,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强迫某人吸烟或者不吸烟。从这个角度看,女人享有吸烟权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吸烟的女人日益多起来。在外工作或者漂泊的人群中,不少女孩学会了吸烟。她们回家时不仅自己吸烟,而且还大大方方地递烟给亲朋好友。这些吸烟的女人们从容优雅、轻松潇洒,伴随着轻柔高雅的举动,犹如绽放的花朵,不禁让人舒心愉悦,免不了心生好感。也因此,在越来越开放、包容的今天,女人吸烟慢慢成为一种自然现象,逐渐被世人所接受。

那些不喜欢或讨厌女人吸烟的人,个人认为是三观不正,轻则说是一种偏见,严重来说就是一种侮辱。如今时代不同了,对女人吸烟的观念也该改一改了。

在很多人眼里,吸烟的女人是可爱的。在烟雾的缭绕中,她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充满智慧,她们努力生活,追求上进,充满热情。如此美好的一个群体,为何要承受这种绑架式的世俗和偏见呢?

当前正处于新时代,女性平等不仅体现在人格上,也彰显于社会各项事务之中。就拿吸烟来说,女人吸烟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她们有吸烟的自由和权利,只要不影响他人,遵守规定文明吸烟,便与其他人毫不相干,不容置喙,任何人无权从道德层面去谴责、去非议,相反却需要平常心面对,理性接受。这才是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包容和理智!

当雪茄遇上“她经济”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又称三八妇女节、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那你知道这个节日怎么来的吗?

三八节的由来

19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雇佣女工,但女工与男工同工不同酬,女工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境况十分悲惨。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当“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经过百年变迁,这个节日在不同地区被赋予更多意义,包括鼓励女性追求平等、表达对女性尊重、表彰女性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等。

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她经济”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妇女节逐渐演变成女人节,再冠以女神节。女性力量的崛起,顺势带起一波“她经济”发展。

"她经济"又名女性经济,是2007年教育部列出的171个新增汉语词汇之一,指的是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围绕女性消费、理财形成的具有支撑引领力量和可持续推动作用的一种特有经济现象。

从影视剧《乘风破浪的姐姐》到综艺节目《三十而已》,近一年来,只要是关于女性题材,都收获了满满的关注度。

在消费领域亦是如此。女性以前更多的是照顾家人,主要是‘悦人’,而现在女性更多追求美好的想法,更注重为愉悦自己而生活。三八节女性“悦己消费”比例大幅攀升,女性向来都是消费主力军,近年来有数据显示,女性的自我消费比例不断上升。

3月8日,某平台发布“3·8女神节”数据显示:女性悦己类消费崛起,超过70%的女性用户自购鲜花;追剧和健身两类生活方式并驾齐驱,订单量双双大涨;颜值经济持续升温,定制类口红、香水、首饰等销量环比大幅增长。

她经济、悦己经济、男色经济……以女性视角需求出发,满足女性更多追求内在美、健康美需求的产品更多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在中国,女性获得现在的地位,包括社会角色、生活角度、两性关系、消费主导权等,不过百年而已。民国时期,“美女”还是广告画中的绝对主角,她们以时髦的造型、姣好的美容以及妖娆的身姿,以强烈的女性魅力带来视觉冲击感,吸引着男性消费者。

民国时期香烟广告

从消费女性到女性消费,可以说也是走过了百年。如今女性的消费力被认知、被重视、被分析。当然,社会在鼓励女性追求精神独立之时,与之匹配的能力独立也同样重要。

某售房平台对其平台上房地产交易数据分析后发现,49.7%的买家是女性,74.2%的女性买房时,没有接受伴侣的资助,其中45.2%接受了父母的资助,29%完全凭借一己之力买房。

与此同时,在领导力方面,女性担任高管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从全球来看,2017年,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高级职位由女性担任。2021年,尽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2021商业女性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中端市场企业女性高管人数已经达到31%。国际妇女节联合国2021年的年度主题也是“女性领导力:在2019冠状病毒病世界中实现平等未来”。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女性在社会中的参与越来越深入,个体更加独立的同时,也在拓宽社会的包容度,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

比如现在游戏也不是男性的专属,在小游戏平台上,2020年30岁以上用户占比为65%,男女比例为5:5,比如阴阳师男女比例接近1:1,在有些游戏中,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多一些。

当雪茄遇上“她经济”

和游戏一样,雪茄同样作为一种消遣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事业中。

全球范围内逾10亿烟民中,约有20%为女性,吸烟这件事被大多数国家贴上了性别的标签。

雪茄作为“成功人士”的标志之一,一直被视为男性的“专属品”。事实上,女人和雪茄本就是无法分割的存在。最原始的雪茄是部落女巫与上苍沟通的媒介。甚至在懂雪茄和爱雪茄的人士之间流传“古巴雪茄是在少女的大腿上卷制出来的”的说法。

雪茄领军企业哈伯纳斯(Habanos)公司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一款特别为女性制造的雪茄:Romeo y Julieta Julieta,一种长4 3/4英寸,环规为33的小雪茄。比普通雪茄短、纤细,更适合女性拿捏,颜色也更浅。如此设计是为了“适应当今女性的生活节奏”,让她们更快地得到愉悦享受。

哈伯纳斯公司说,为女性“度身定做”的雪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女性雪茄吸食者,而且也是为了向对古巴雪茄制造十分重要的公司女性职员表示敬意。

特雷斯说,公司位于哈瓦那的雪茄工厂有约300名员工,其中90%为女性,因此,女性在雪茄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名鼎鼎的初版贝依可,这款雪茄的每一支都是由古巴著名的卷烟师费尔南德斯卷制的,费尔南德斯就是古巴雪茄领域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

女性抽雪茄也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初期,在哈瓦那很多男士赠送给女士的礼品就是鲜花和雪茄,雪茄当时被看作“雌性的修饰”。

18世纪中叶,在欧洲权贵阶层中的女人抽雪茄已经平常。很多雪茄配件就是专为女性设计,例如带有珠宝可以当作饰品的雪茄剪。

近年来,在国内也涌现出了越了越多的女茄客们,而对于抽雪茄的女人,大多数人会觉得她们魅力无限尽显女人味。

“女性不会因为抽雪茄而失去女人味,结果恰恰相反。”虽然也不乏有一些人对抽雪茄的女性持有偏见,认为女性抽雪茄多少不合时宜。

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抽雪茄的女性也将像玩游戏的女性一样,在需求上更多地被看见,被听见,当她抽起一支雪茄时,能够被“视而不见”,而不是被“另眼相看”!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女人的Vintage和男人的……

Vintage=可用的艺术品,是一种审美和消费文化

都说时尚圈,是一个轮回的圈。复古之风一直在刮,却从未离开过历史舞台。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0510亿元。而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中,还有一类特别的存在,就是复古Vintage。Vintage,则指1920-2000年间生产的,其本身保存良好的时代精品,能称得上“古董”的,必须有历史价值,有历史定位,并且能代表某个时期的某些特定元素。正所谓“要复古就要纯粹”。复古vintage是时装界永恒的腔调。

为什么这两年Vintage越来越火呢?

首先,因为Vintage能代表他所处年代文化与精神的物质载体,各大时装品牌在不同时代制造的所谓潮流元素时,Vintage反其道而行之,试图彰显的不是潮流现代与张扬,而是内敛沉淀和反思。世俗一点来说:大师设计、匠人精工、价格不菲,拥有这样的素质,才能随着时间流逝历久弥新,甚至成为不断被致敬的经典。

另外,Vintage的设计感极强,拥有更纯正的品牌基因和设计传承;其制作工艺、面料和细节更考究,是手工时代的见证。

最后,时尚是轮回,潮流是反刍,君不见Hermes、LV、Gucci都在乐此不疲地复刻20年前的经典?

总之,每个人喜欢Vintage的原因都不同,但我相信入坑的理由都一样,都是在不经意蓦然回首,被一件Vintage所惊艳,感叹它历经岁月,却依然风华绝代,比现在的快餐式时尚不知道高级到哪里去了。

简单来说,Vintage是一种审美和消费文化。

女人可以选Vintage,那男人选什么?

是的,如果女性可以选择vintage作为自己消费的饰品、包包,甚至是衣服来彰显自己的态度,那么男人可以选什么呢?

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个品牌,原材料取自其品类生长区里环境最好的区域,不仅全年平均气温约19℃、总日照时长长达3000小时为原料的生长创造了光热充沛、气候温和的良好环境,更有源自孟加拉湾的适量雨水形成了适宜生产的季节性降水;

有这么一个品牌,它出生于1922年,带着历史的使命和当时的家国情怀,并将行业进程第一次由“手工卷制”的时代推动进入“机器卷制时代”。经年流转,仍然始终坚持手工制烟之理念,以拥有十年以上精湛手工技艺的工人,纯手工挑选、装盒、透明油封与熨烫,赋予每包产品独有的人文温度。车间工人以苛刻的专业质检为辅助,让每一支产品毫厘无差,成为时间的艺术品;

有这么一个品牌,1978年末,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81年再获此殊荣,1990年,获得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金奖。2011-2015年间,连续四年在国家局相关质量抽查中被评为“感官质量第一”,被公认为“国内最好抽的烟”。2020年4月,国家局办公室下发《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制作2020年度卷烟感官标准样品的通知》,首次增加高价位卷烟感官标准样品,在确定制作的22个牌号(规格)中,大重九感官标准评价得分第一,被确定为行业卷烟感官标准样品。

没错,从1922年到2020年,98年风霜雨雪,放眼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如此深厚底蕴的民族卷烟品牌,如此年长又如此充满活力,这是中国最为年长的民族卷烟品牌——大重九!

“大重九”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中国烟草民族工业的起点。TA经历过无比辉煌的黄金时代,在国内卷烟工业还处于落后阶段之时,重九的崛起填补了我国卷烟制造业的空白,树立起民族工业企业的大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奋进和成果。大重九是值得国人骄傲的,从技术上的突破到存在的历史意义都有着无法超越的地位。

历史厚重的品牌,却始终坚持优秀的品质,从2011年复牌的云烟(软大重九),2012年王者归来的云烟(9 1重九),到2016年的潮流爆款云烟(细支重九),2018年云烟中支元年鼎力之作云烟(中支重九),每一款产品都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从数据上来看,在国内高端卷烟市场中,云南中烟占据14%的销量份额,其中大重九系列占据了80%的份额。2011年到2020大重九品牌累计销量21.6万箱,批发销售额达到396亿元的价值贡献,九年时光,香行天下。可以说,大重九系列以“情义、爱国、原料和创新”四大品牌基因成就中式卷烟超高价位中的最具经典内涵的卷烟品牌。

而现如今,云南中烟立足于品牌运营架构现状,将“大重九”从云烟品牌剥离,进行独立运作,打造“1 4 X”的品牌发展战略,2020年,大重九细支荣耀焕新,无论是对品牌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对于品牌而言,“大重九”更具有品牌辨识度,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而“大重九”近百年的基因,消费者可以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历史沉淀感。对于“大重九”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可以唤醒民族品牌的新活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优秀的产品品质在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外,“大重九”所代表的价值感、品牌溢价让其在消费行为中,社会性需求也得以满足。

对于女性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穿衣风格,中古包都不会错。”

对于卷烟消费者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社交场景,大重九都不会错”。

“放荡”、“野蛮”、“不正经”,吸烟的女性仍在经历艰难的去污名化

香烟,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种消费品,同时,可能也是带有最多文化符号的消费品。

气质、性格、文化,以及性暗示……香烟背后的种种意味皆是它在演化的过程中诞生的。虽然在祛魅的现代,香烟在更多时候意味着尼古丁或肺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文化变迁所留下的痕迹,会在短时间内一直流传。在不同的小说、电影场景中,我们都曾经也在继续被描绘手执一根香烟,在袅袅烟雾中思索人生的人物形象。

香烟对男性而言,曾首先意味着野蛮文化和下层社会,后来又成为精英社会和文化人士爱不释手的物品;而对女性来说,香烟有着更复杂的意味,它曾经在世界范围内意味着“不道德”或性情放荡,后来又成为某种文化精英女性的代表性符号。如今,女性吸烟则与男性吸烟一样,是一件颇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为了抵达这个稀松平常的处境,背后却有无数次观念的更迭与争夺。

从“放荡”到“知性”,吸烟的女性仍在经历一个艰难的“去污名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还要继续下去。

在魅态摄影史中,有一张已经成为经典的照片,《吸烟的苏西》:

英国摄影师尼克·科纳特,《吸烟的苏西》,1988年。

这张照片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魅力,除了浓郁并略显诡谲的背景色外,还有对比强烈的光线,模特的坐姿,扭曲的手腕,由设计师特制的服装,以及很重要的一点——从苏西的指尖缓缓升起的香烟。可以说,这根香烟让整张照片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感,为照片中的模特增添了反叛与自由的精神意味。假如没有这根香烟,她或许只是摄影师镜头下又一个时装模特,而现在,她成了整个摄影过程的主角,以及美学张力的中心。

然而,想象一下,假如在这张照片里,苏西手中拿着的不是一根现代工业生产的香烟,而是南美的粗雪茄,那么整张照片是否还会有相应的美学效果。为什么现在商店里能买到的,只有纤细和更纤细的卷烟?而当我们提到雪茄或大烟斗的时候,脑中蹦出的总是带着金戒指的手指、福尔摩斯式的鸭舌帽以及留着八字胡的老男人——总之不会是年轻的男士或女士。在现存的作家与艺术家肖像照中,有一大批人都会叼着一根香烟出镜,而选择雪茄和烟斗的人实在寥寥——更不用提烟枪、水烟和鼻烟了。除了哲学家萨特,他会选择烟斗是因为他坚信烟斗在哲学上属于“存在”,而香烟属于“虚无”。

如果把香烟视为定格画面上的一个符号,它总是具有太多意味,让它的使用者们具有一种额外的气质,让那些叼着香烟的作家看上去总是在乐观或悲伤地思考着什么,让女性显得更具叛逆和个性。

诺奖诗人辛波斯卡

从阳性词变成阴性词

香烟如何与女性建立联系?

15世纪末,当西班牙探险家抵达南美大陆的时候,他们在印第安人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达巴科”(Tobacco)的魔草。当地人把这种植物晒干,然后卷在棕榈叶里吸食,在很多部落里这种烟草被当做药物使用,它可以涂抹在腹部加热来治疗疾病,可以在战争时期驱逐饥饿感,可以使人亢奋、愉悦。

不同部落使用烟草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部落只有男人吸烟草,有些部落男女皆使用大量烟草,有些部落则完全拒绝烟草),在吸烟草时,有部落会使用棕榈叶,也有部落使用中空的植物茎秆吸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把烟草带回欧洲之前,它的形态要远比现在的雪茄还要粗糙,即使最精巧的一种,其直径也超过了手指。

《香烟:一个人类痼习的文化研究》

作者:理查德·克莱恩

译者:乐晓飞

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传入欧洲后,烟草迅速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国家风靡起来,由于需求量、种植量和进口量都足够庞大,烟草价格迅速下降,成为普通大众也能消费的日常用品。虽然在不同国家,对待烟草的态度依旧是一部大众与上流社会的阶层对抗史。尤其在天主教保守氛围浓厚的西班牙,当烟草在15世纪末第一次传入的时候,就引发了宗教上的争论,教会把这种外来品称为“黑弥撒”。罗德里戈·德·杰雷兹(此人是哥伦布手下的水手,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个吸烟的人)于1498年在巴塞罗那街头因吸烟被捕,理由是“施行妖术”,并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但纵使以保守呆滞著称的西班牙教会,也无法阻止世俗化的趋势,尤其当边缘地区的教士们都开始边做弥撒边抽烟的时候,烟草最终还是从水手等下等阶层传向了大众。当时欧洲人吸食烟草的方式和印第安人差不多,要么吸卷烟,要么用一根改良版的烟枪,唯独法国例外。

作为推崇贵族气质的法国,他们无法接受像野蛮的印第安人一样的吸烟方式,他们只接受鼻烟。而且,直到18世纪以前,女性抽烟在法国都被视为一项禁忌,与之相对的,法国男性抽烟则被列入贵族的礼仪规范。当西班牙从法国那里接受启蒙运动影响时,西班牙人也开始抛弃烟枪,采用鼻烟的吸食方式。但在随后的法国大革命中,贵族鼻烟的对立物开始盛行,皇帝贵族们喜欢抽鼻烟,而民众则选择卷烟和雪茄,后者象征着博爱、自由等新时代的价值观。然而到了19世纪,雪茄在大众化的同时成本也不断攀升,于是法国人开始用纸卷烟,它比雪茄更精细,更易燃,便捷快速,更有现代化的意味。与雪茄相比,它也显得更轻盈,于是雪茄开始成为男性的象征,而烟卷则逐渐女性化。

1924年的万宝路广告。在首次出现时,万宝路主打女性市场,并设计了过滤嘴,让吸烟看上去更加优雅体面。香烟也在形式上更加女性化。

与之相对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二战期间的美国士兵把万宝路、骆驼、好彩等香烟带向了全世界。

战后,万宝路也改变了销售思路,开始在海报上使用牛仔或强健男子的形象。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香烟都让那个时代的性别特征更加明显。

而谈及具体的女性吸烟形象,还需追溯到文学与影视作品。1848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文章中出现了“香烟”这个词,在《1848年沙龙》里,波德莱尔把阳性名词le cigare变成了带有-ette的阴性词cigarette,以此暗示香烟所具有的柔媚特质。而在15年前,正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首次做出了这样的改变。在乔治·桑之后,香烟与女性之间的暗示开始蔓生,在19世纪的大量法国文学作品中,想让一个女性角色显得邪魅、放浪、诱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和香烟写在一起。

在这些作品中,又以法国小说家梅里美塑造的“卡门”影响力最大。

梅里美的小说本身就充满异域和邪魅的风情,卡门作为他创造的最知名角色,更是从骨子里就充满不可驯服的烈性以及强烈的自由情感,正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她仿佛一个美丽的魔鬼,可以让男主角瞬间爱上她并为之神魂颠倒,也可以说走就走,毫不在乎死亡的威胁。而香烟也成为衬托卡门个人魅力的一个配件,在当时的法国,女士吸烟依旧带有禁忌色彩,男士也最好不要当着女性的面吸烟,但是卡门十分喜欢香烟的味道。随着《卡门》戏剧的走红,这个魅力十足的角色也让香烟染上了卡门式的女性色彩:自由,叛逆,激情。

“卡门”成为“女吸烟者”代名词的同时,也给香烟带去了吉普赛色彩——在小说中,卡门是一位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在吉普赛文化中,女性往往自由奔放,并带有些许放荡的性质,她们可以在露天的河水中沐浴,丝毫不在意旁边是否有男性围观,这在当时的法国是相当大胆的。在《烟火撩人》中,法国的当代史教授努里松认为卡门就是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女烟民,她在成为“风骚撩人”的代名词的同时,也让香烟成为放浪与诱惑的象征。

《卡门》剧照

在18至19世纪,法国诞生了大量与社会风俗相关的文学作品。香烟在这些作品中从不缺席,但也并未与正当的情爱关系联系在一起,它们大多出现在妓女的手里,当被男方抛弃或者被警察质询的时候,通常会靠在墙角抽一支香烟,男性亦是如此。当时的妓女经常被称作“吸烟的女人”。女性在公共场合吸烟,终归不算一件体面事。她们看起来总是带有情色意味。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得益于欧洲的女性解放运动、美国的烟草广告和好莱坞电影,才有所好转。

手执香烟的香奈儿,奥黛丽·赫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女性也开始寻求自身解放。

女性喜欢剪短头发、穿长裙,并迷恋加长的烟嘴。就像摆脱袜带和胸罩一样,吸烟成为了象征自由的行为。

大量的运动员、作家和艺术家也提倡女性大胆吸烟,并将此视为一种魅力。图为手执香烟的可可·香奈儿。

从好莱坞中走出的奥黛丽·赫本,是一个绝对现代的、优雅的、世界化的女性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香烟从不缺席,它在电影中扮演着“气质”的角色。奥黛丽·赫本作为十分喜爱香烟的女性,把这种气质发挥到了极致。

奥黛丽·赫本,手执一根长烟杆。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的那根烟杆枪犹如一根魔术法杖,在多年之后,这成为了赫本的形象标志。后来的人在模仿奥黛丽·赫本的时候,都会在手里拿上一根。那本魔法棒成为了赫本的本体。正如萨特所思考的那个“存在”与“虚无”的哲学问题一样,标志性的复古长烟杆成为了赫本的存在,它定义着赫本,同时它也被赫本的魅力所定义。这种长烟杆既是时代的象征,也是香烟女性化的极致——想象一下,如果让五十岁的美国西部金矿主叼着一根纤细的长烟杆,画面会失去美感显得十分违和。

才女与妓女

中国女性吸烟的“污名史”

而在大陆另一侧的中国,烟草的发展也与女性染上了关系。不过这并非得益于某部文学作品,中国女性与烟草的联系更多地来自现实。

《烟火撩人》

作者:(法)迪迪埃·努里松

译者:陈睿  李敏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10月

烟草早在16世纪便经由菲律宾,传播到中国福建。

1611年,一位名叫姚旅的福建人在笔记《露书》中记载了烟草种植的情况。而到了17世纪末,烟草在中国已经极度流行,上到精英人士,下至黎民百姓,无论男女都有吸食烟草的习惯。清朝诗人厉鹗写道,“今日伟男髻女,无人不嗜”。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清朝连部分儿童都有吸旱烟的习惯,“孩子们一到他们能手执烟筒时,就由父母教他们吸烟”,当时的父母相信吸烟能帮助小孩子抵御疾病,强身健体,而女子吸烟自然更不是稀罕事。这与满清贵族喜欢吸烟袋的习俗有关,也与江南人文坚信烟草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都坚信烟草有入药作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无害,被誉为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在中国古代,女性吸烟也有诸多禁忌。其中一项便是不能在公共场合当众吸烟,否则会被视为行为不检、有损清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烟女性与性暗示之间的关联由来已久,在明代的青楼中,江南名妓便会用香烟招待客人,与来者饮宴交谈。明朝灭亡后,清军对江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屠城,江南名盛一时的青楼文化就此消陨。几年后,清朝统治者开始重建江南,也随之重建了青楼文化,把香烟作为一种礼仪来招待客人的风俗恢复了生机,有研究者指出,对当时的娱乐场所来说,吸烟不仅放松身心,同时也带有对明王朝的缅怀之情。无论这种对明王朝缅怀的情节是否迅速消散,香烟和妓女以及性暗示之间的联系还是保留了下来。“烟花”成为妓女的委婉称谓。而在如《儿女英雄传》之类的清代小说中,也描述了香烟和性之间的联系,男性也认为香烟具有辅助性事的功能。

明清时期描绘女性吸烟的画作。

美国学者戴真兰曾经分析过清朝的贞节文化,他记述过几起丑陋的强奸案:一个女人仅仅是因为在家门口抽烟,便被陌生男性视为愿意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信号,从而入室强奸。也有丈夫看到妻子抽烟,便怀疑她与其他人发生了奸情,由此引发凶杀案。

但与这种情况相对的,则是吸烟女性的另一种身份:精英妇女。在明清时代,大多数女性都吸烟,而上层与底层的区别则在于吸烟的场合。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面前吸烟是放荡的、底层的行为,而在私密场合吸烟则视为良好教养,尤其是文人阶层,他们很喜欢在优雅的空间里和女性一起吸烟,谈论风雅,并且以“烟花”为题材作诗。至于为什么普通女性没有办法像精英妇女那样在私密空间抽烟,则有着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例如,普通女性必然只能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没有打理的丫鬟,也没有文人集会,即使在私密的闺房里抽烟,香烟散发的味道也会弥漫整个房屋,而精英女性的生活空间要宽敞得多。

《中国烟草史》

作者:(美)班凯乐

译者:皇甫秋实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

不管怎么说,吸烟女性的这两种割裂的身份一直被保持了下去,并且在不同时期遭遇了污名化。儒学卫道士坚持认为吸烟是“坏女性”的表现,一个道德良好的女人永远不应该吸烟。清朝结束后,到了民国时期,吸烟的女性依然分裂成两极,要么代表着放浪的上海妓女,要么代表着摩登化的、受过精英教育的现代女性。最近的大半个世纪,吸烟的女性则迎来了一段更加污名化的时期,吸烟开始与奢侈糜烂、资产阶级情结、不守规矩、毒害民族等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

据资料统计,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女性吸烟的比例降到了历史新低的3%,与明清时期几乎人人吸烟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倘若基于吸烟有害健康的考虑,所以放弃吸烟,这对身体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但禁烟这一行为不应建立在“污名化”的基础上。“吸烟=不正当女性”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除了观念之外,吸烟也与现代中国的女性独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时期,她们的个人收入只能拿来养家糊口,没有经济能力来承担烟草的开销。

因此,当今天的年轻女性开始重新拿起香烟的时候,如同文章开头的那张照片,它具有了很多意味,包括自由叛逆的精神、独立的社会地位以及单纯的美学魅力。

当然,我们无需再给“吸烟”这个行为赋予太多解读意味,尽管它看上去是一件与“现代禁烟社会”相悖的举动,它在形象背后总是会有些意涵——但就像人在某个时刻需要喝一杯酒排忧解愁,或者感受一下人生虚无一样,吸烟也不过是诸多日常行为中的一种。相对于“大众吸烟时代已经过去了”的期待,我们倒更愿意说“大众给吸烟者赋予某个形象意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最终,一种更舒服的状态或许是:让吸烟与否成为一个稀松平常的选择,一件只与在场的人健康相关的事情,一个与任何文化标签无关的动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极致的浪漫与优雅:女性与雪茄

有人说,“抽雪茄就像一场对话,它在不断被重新定义和分享。”

在传统的认知中,雪茄粗犷、霸气,是具有极强男性属性的东西,抽雪茄的男人的特点:成熟、富有、精致、享受孤独而且珍惜友谊——对雪茄的追求像极了人们对男人品质的想象。

而女性特有的温婉、矜持和柔美似乎和雪茄格格不入,然而,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勇敢女性,比如,乔治·桑,法国著名小说家,凭借长篇小说《安蒂亚娜》一举成名,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及大量政论文章。

乔治·桑蔑视传统,崇尚自由的新生活,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一身男性打扮的她显得与众不同,自她开始,女人抽雪茄开始变得可接受而且是充满艺术美感的行为。

现在,抽雪茄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从时尚前沿的女演员、模特到金融投资行业的女精英,再到普通城市中的女孩,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雪茄客。

你怎么看待抽雪茄的女人?我想你一定会提到“性感”这个词,的确,雪茄本身是性感的,它与女人的性感相辅相成。同时,这种性感并不张扬,它是优雅的、含蓄的。雪茄在至刚纯阳之外还存在曲折柔软的一面。丰富的味道、婉转的变化是雪茄柔软的一面,雪茄的柔软就需要沉静来体会。

抽雪茄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动作本身,我们能看到在街边随地坐下抽香烟的人,但雪茄客不会,每一个拿到雪茄的人,都在尽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抽雪茄的程序更像是一种礼节、一种仪式感。它过程的每一个层次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而约束正是文明的由来。

一位优雅女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如深谷中的幽幽兰花,似如水月色里的洞箫声声,其超凡不俗的气质令人心旷神怡,其轻颦浅笑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这由内蕴勃发,一如雪茄。

“抽雪茄的女性是有魅力、成功而老练的人,她们受过教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享受生活。”

塞林格在其小说中说过一句话:“将触未触最动心”。一段爱情中最浪漫的部分,是我们站在真实的对立面,这段关系的未来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抽一支雪茄,和自己来场恋爱。在雪茄的烟雾缭绕中,看到自己未来的无数可能性,这种感觉持久安定,不必担心对方变心,不必患得患失。


上一篇: 秦治军:守诚信 路自宽-小伙买烟发现店内空无一人?别再当粗心老板了!
下一篇: 苗棚育稻秧,产业助振兴-千方百计助农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返回顶部小火箭